诡谲的石油
石油价格波动的历史告诉我们,谁控制着世界主要石油产地,谁就拥有对这种关键资源的分配权和定价权。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市场,而是地缘政治左右着石油价格。
石油价格极不稳定,用经典经济学理论已经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显然,在石油价格表象背后蕴藏着地缘和币缘的冲突,石油问题,说到底还是国家间利益的分配与争夺。
在一般人看来,石油价格上涨与需求供给关系失衡有关。去年有一阵子许多经济学家都在说,石油上涨主要是由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新增需求推动的。这就是所谓的“需求拉动说”。
可是进一步研究却发现,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虽有增长,但并未骤然改变世界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无论怎样牵强附会,每年2%左右的增量需求,无法解释油价100%的上涨。
欧佩克组织发言人声称,全球始终保有53天以上的石油储备,这个数字说明现在市场上并不缺少石油。
在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后,主流看法转为“投机说”,即认为石油暴涨是由于美元下跌、大量金融资本涌向资源市场投机所致。他们判断当美元走强时,石油价格就将会出现回落。可是,在4月下旬美元走势企稳后,却发生了一些蹊跷的事,让我们感到事情并没那么简单。
在这一连串事件背后,我们似乎又嗅到了阴谋的味道,但如果把这一切仅归结为阴谋,我们就会忽略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地缘政治根源和石油的分配与定价机制。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正由于美国直接或间接控制着世界主要石油产地和通道,所以美国能够操控今天的石油价格。可以肯定,美国在考虑石油定价的时候,基本着眼点是美国自身的利益。
从产业结构来说,由于美国制造业只占其GDP的13.6%,其中的7%又是具有超额利润的军事工业,石油价格上升对生产成本压力并不大,而美国石油行业的利润却可大大增加——这也许是小布什和切尼对石油利益集团的最好回报了。
加上由于石油价格提高,使生物燃料开始具有了经济性,形成了美国农业与石油业的新产业链。
现在与美元挂钩的国际原材料价格特别是国际粮价的普遍上涨,导致许多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越南通胀水平接近20%,俄罗斯超过14%。这使处于金融困境中的美国得以继续保持着对世界的控制。
基辛格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这或许是对当前美国石油战略意图最言简意赅的说明。
孙子说,兵者诡道。其实,商者同样充满了诡道。这一年石油价格的变化过程,已向人们展示了国际商界定价体系和利益分配中的种种诡异。也许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拥有一双慧眼,以看清隐藏在石油价格暴涨背后的种种猫腻。
(作者:王湘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原文有删节)
全球石油钻井船已供不应求
2008年06月20日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一艘停靠在非洲国家安哥拉海域的钻井船。
石油价格的博弈。
高油价之痛连锁反应
最近几年来,全球钻井船的供不应求更是让不少能源公司面临瓶颈局面,令这些公司开采和寻找新油田的能力受限。全球的商用钻井船的租约都已经被订到了5年以后。有些公司为了等租到一艘钻井船,不得不推迟石油开采计划。
从去年开始,造船厂也都纷纷提价,每艘钻井船的造价从去年的1000万美元上升到了现在的5000万美元。
本报综合报道 随着国际油价的节节高升,美国总统布什日前敦促国会取消海上石油开采禁令。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国际市场对石油需求的上升,用于海上开采石油的钻井船已经供不应求,许多公司都在排队等待租用相关设备。
排队求租钻井船
媒体报道称,在石油增产缓慢的同时市场需求却在飞速上扬,因此导致了石油和汽油的价格飞涨。最近几年来,全球钻井船的供不应求更是让不少能源公司面临瓶颈局面,令这些公司开采和寻找新油田的能力受限。
过去一年以来,油价更是从68美元飙升到135美元以上的高位,全球的商用钻井船的租约都已经被订到了5年以后。石油公司的主管人员和分析家表示,有些公司为了等租到一艘钻井船,不得不推迟石油开采计划。
巴西石油公司负责开发墨西哥湾的高级经理阿尔贝托·吉马良斯表示:“到处都有钻井平台在工作。”他们公司已经在海上数个地点发现了石油,但是却因为没有钻井船而无法开发。吉马良斯说:“因为缺乏设备,几乎所有石油公司的投资计划都受到了限制。”
去年11月,巴西曾经宣布在里约热内卢南部海域320公里处发现了一大片海上油田,这震惊了整个石油世界。当时能源专家纷纷表示,已发现的那片油田只是更大油田的一小部分,整个油田将是30年来被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油田。
但是7个月过去了,巴西石油公司仍然未能开采这片油田,原因就是缺乏设备——该公司手头只有3个钻井平台能够在该海域使用。
此外,许多新的深海油井的钻探费用飙升。例如在墨西哥湾,每天的钻探成本就达60万美元,在2002年,这个数字只是15万美元。
钻井船造价飙升
从去年开始,造船厂也都纷纷提价,每艘钻井船的造价从去年的1000万美元上升到了现在的5000万美元。
据报道,今年将有16艘新建成的钻井船投入使用,这相当于过去6年投入使用的新钻井船总数的两倍了。根据一家专门研究钻井设备的公司的数据统计,2008年~2011年间,将有75座新的海上钻井平台投入使用。从韩国到挪威,各家造船厂都在赶工以应对越来越多的订单。
世界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钻探平台营运商Transocean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朗说,目前该公司共有9个全新的深海钻井正在建设当中,其中8个还未出厂就已经获预约签下了4~7年不等的合同。
预计这些钻井平台将从2009年年初开始陆续交货。罗伯特·朗认为,深海钻井设备市场直到2012年都会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目前大约有四分之三正在建造的钻井船已经被石油公司订走。
接到最多钻井船订单的是亚洲的造船厂,如韩国的三大造船厂。韩国未来资产证券公司的造船分析师李在奎就说:“海上开采市场现在是全球造船业中最炙手可热的部分。”
还面临其他问题
据悉,深海采油的最大难题是钻井船需要对抗大风大浪。此外,由于海水深度可能超过3000米,因此普通的钻井平台根本无法在海底下锚。不过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高速的计算机系统,通过卫星定位来控制、固定钻井船的位置。
除了严重缺乏钻井设备以外,各家石油公司还面临着成本高涨、竞争加剧、缺乏钢材、工程和制造能力,劳动力老化等压力。此外,许多储油量丰富的国家都缩紧了政策。种种因素都导致海上采油的行为受限,国际市场仍然无法“解渴”。
为此,能源探测者们又将目标转向了碳氢化合物。非洲与巴西之间的海域、印度和澳大利亚沿海都蕴藏有丰富的碳氢化合物,但是开采这些地点同样受钻井设备缺乏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