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司马南:如何找寻打工人生活的希望和出路?

作者:司马南   来源:红色文化网  

在城市里打工十几年,辛辛苦苦挣钱养家,孩子不得不留在老家,丈夫突然出车祸住进重症监护室,所有能借钱的地方都借遍了,生活绝望到了尽头,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救济办法,你会拼命抓住这根稻草吗?

这个办法,需要证明你在这个城市确实工作了十几年,没有聘用合同,没有考勤记录,没有工资条,也没有五险一金,怎么证明你在这个城市生存了十几年?

每天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居民小区,外卖小哥只有三块钱的意外险,遭遇车祸之后如何应对这灭顶之灾?

只有23岁的外卖小哥骑着电瓶车,电瓶车着火了,这个孩子没有逃过一劫。老父亲千里迢迢赶到公司,公司却说这不是他们的责任,找到电瓶车生产厂家,人家说车子被改动过了,他们也不负责任,孩子的命没了,谁负责任?

如果您对疫情期间的生活还有些许记忆,这部电影帮助您重新温习了一遍疫情之下人们生活之艰难。

如果您认为电影胶片只存在于历史记忆中或电影资料馆里,最新的一部电影则给了您新鲜的信息,如今依然有用16毫米胶片拍摄电影的新锐导演,他叫刘泰风。

如果你对《红樱桃》里边那个灵秀少女的表演还有记忆的话,今天一个做家政的中年妇女,她丈夫送外卖被车汽车撞成重伤,她的生活如何一下子陷入绝望,不能不引发您的同情。

如果你在婚姻中痛感到中年焦虑,生活中密密麻麻的那些线头排解不开的话,看一看主人公是否比你过得更不如意,更焦头烂额,他们是如何排遣的?

两口子买车,买黑色的还是买白色的,买了白色的为什么厄运当头?当迷信的说法和生活中的某些征兆相吻合,不由得你不去思考到底复杂生活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命运在捉弄人?

当混得好的同学大夸海口,以胜利者的姿态炫耀自己的优越,招待老同学聚餐,猛烈向你劝酒的时候,你以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这一切变化?

当考高中的女儿,花钱上数学补习班,却玩游戏看小说,完全不理解父母苦心,每天跟手机过不去的时候,你急不得恼不得打不得,怎么样走出生活的魔鬼三角区?

当你为老板挣了钱,在公司里边业绩最为突出,却突然间被告知你被优化了,失掉了工作,不得不每天假装出去上班,其实焦虑地在大街上找工作的时候,你的心何处安放,你的情绪如何保持稳定?

当一起事故,将你和素不相识的另外一家人家命运勾连在一起,害怕别人讹你的钱,又同情这家人的悲悯,两种情绪交织,心软心硬的纠葛,到底怎么选择才是对的?

当交通事故的责任被判定为主要是外卖小哥,他闯红灯,撞了你的汽车,而大街上闯红灯的外卖小哥比比皆是,他们被算法催得不得不如此,这究竟是谁的责任?是算法的过错,是新业态本身就带有的原罪,而是贪婪金钱对人性的绑缚?

当走进电影院的时候,你以为是来看一部电影,但看着看着,这部电影完全变成了你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深陷矛盾之中的人,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湍急的河流当中完全不由自主,如何找寻生活的希望和出路?

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编剧汪海林拉着我去看了首映礼,当电影结束,长时间掌声响过之后,电影主创人员谦虚地在台前坐定,主持人让我说两句,我坐在那里沉思,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

这是一部久违了的好电影。

没有明星光环,没有炫技的宣传,没有资本的任性,没有抖机灵的噱头,有的只是忠实记录生活直面社会现实,把镜头对准卑微的平凡的小人物。

影片的名字《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这不是一部歌颂的电影,当然也不是一部控诉的电影,生活真实就真实在大量的事情不容易得出结论,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在影片当中展现得相当充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用心思考这部电影,用心思考自己的生活。

导演: 刘泰风

编剧: 蔡知伶 / 刘泰风

主演: 宋宁峰 / 张歆艺 / 郭柯宇 / 孙之鸿 / 刘亦然

看得出来,这个组合在中国电影圈儿里边不是大阵仗,但却拍出了一部非常难得的现实主义体恤民生的好片子。远的,如果你对《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记忆;近的,你对《我不是药神》还残存着震撼,那就去看看这部片子吧。

今天的电影,大量虚幻不真实的视听菜单,以资本的逻辑,产业化的规模,直接拨弄你的神经,若干观众似乎也适应了这种虚夸不真实的艺术形式,仿佛文艺在今天应该如此必定如此,当好莱坞不再是榜样的时候,当有人吞了金子被坠满地乱转不断下沉,试图以构成电影的细节元素来替代电影主体人物刻画时代勾勒的时候,《希望》的存在告诉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希望。

汪海林认为这部电影可贵之处在于它具有阶级意识,我说话的尺度没有这么大,我只能说,做电影除了赚钱以外,还应当有一种温暖的社会投射。

这种投射应当是走心的,设身处地的,一点不掺假的,当年左翼联盟那一代艺术家以此呼唤新时代的来临,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以今天看来不免粗糙的形式创造不朽的经典,说到底,我们的文艺到底是为什么人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听周姓滑稽戏演员唱东方那个红的不适感,看流量导演以诡异聪明复现重大历史真实的不适感,就不会消除。

建言国家的文艺主管部门,特别是电影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这部影片,没有巨额资本的加持,没有流量导演的自带光环,更没有明星的炫目效应,电影主创人员将心比心,把人当人,俯下身来,在复杂的社会现实矛盾中,营造寻找光明与希望,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这个经验值得总结。

现场观影特别强烈的感受是,这个完全来自于生活的故事相当饱满,绝不是宾馆侃出来工业化产品,决不是一个米不够水来凑的俗套子,绝不是一个带着优越居高临下演一个苦逼外卖的剧情,当然更不是一个为了撩拨你的神经,不断调用各种手段来催生的一部虚假的电影梦,它更像是在生活中汲取了一个超然逻辑,写随机发生的故事,大量的生活的素材矛盾就那么自然地聚集到了一起,写实感极强的画面,演员全素颜表演,年轻导演去导演化的呈现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电影是在疫情期间拍的,很多时候都戴着口罩,扫码捅嗓子眼儿那一套流程洗炼得仿佛生活如此。

戴着口罩的郭柯宇,她的眼睛会说话,他饰演那个苦情的家政女子,刚一亮相的时候坐在医院门厅一个明亮的大玻璃窗下,显得那么无助,那么弱小,那么无可奈何,律师俯下身来问她,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郭柯宇说,她在医院里观察到有一个女子就坐在那个地方,她的亲人正在重症监护室,郭柯宇说,这个镜头在她心里产生了很大的震撼,这个画面对她塑造这个角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定型作用。

听到这儿,我流泪了。

(2024年8月17日早饭前,写于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8号)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www.syxtk.com/wzzx/djhk/wypl/2024-08-17/8958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