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山楂树之恋》与张艺谋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和清纯时代的难题

作者:云淡水暖   来源:红色文化网  

《山楂树之恋》与张艺谋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和清纯时代的难题

云淡水暖


据说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相当卖座,以至于印度的媒体《印度时报》也出来“捧场”了,印度时报的捧场角度比较“独到”,印度时报认为,《山楂树之恋》表达了“一部令中国各地影院座无虚席的纯朴爱情电影成为共产党批评自身历史的工具。片中充斥着指责上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台词。”这样的命题。

印度时报说“这是中国电影业首次认真尝试对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进行清理。文革中,毛泽东把青年们下放到农场劳动,对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价值观’进行广泛批判,”。

这样,一部“纯朴爱情电影”硬生生被套上了“伤痕文学”的桂冠,既然如此,所谓的“首次认真尝试对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进行清理”就成了虚谈。“伤痕文学”早就成为“昨日黄花”了。如果《山楂树之恋》会成为“首次”,那么当年名噪一时的《今夜有暴风雪》、《蹉跎岁月》之类的“伤痕文学”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们要不平衡了。

印度人要么是孤陋寡闻,要么是别有用心,什么都要借张艺谋来说事儿,连“伤痕文学”也要由张艺谋专美了,这不公平。

那么,张艺谋为什么具有“伤痕文学情结”,以至于要借“清纯的爱情”来“伤痕”一番呢,据印度时报总结“导演张艺谋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说,那个年代对他来说只有痛苦,当时有千百万人与他有同样的经历。张艺谋的父亲曾当过国民党军官。”,关于这一点,张艺谋倒是在多个媒体都表白过,不提。

但是,草民觉得有些不解的是,张艺谋为什么非要把“清纯”的印记牢牢地打在他感觉“只有痛苦”的时代身上呢?

“说到新片《山楂树之恋》时,他诉苦道:‘演员太难找了,电影下月都要开拍了,现在还为这事头疼。’‘艾米原著小说里的静秋才17岁,老三也就20几,你看那些年代的照片,每个人都非常单纯。这种清纯特质,我们很少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发现。我看了很多照片,但不怎么满意。’”(四川新闻网)

“为了寻找一位清纯、干净、和原著中‘静秋’很吻合的演员,张艺谋将搜寻范围扩展在全国,不仅在北京各大院校‘撒网捞鱼’,还分赴全国大海捞针。但是张艺谋在看过近万试镜人选后,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静秋’,只能感叹清纯女孩难找。”(网易娱乐)

给人的印象是,那个时代虽然令“国民党军官”的后代感到“只有痛苦”,但那个时代的少男少女们却很是“你看那些年代的照片,每个人都非常单纯。”,那个时代的女孩子“清纯、干净”。

既然是在那个时代“只有痛苦”的张艺谋大导演自己说的,大家也只好认为这是张艺谋导演自身的感悟了。

这事儿令人觉得世事难料,在张导演觉得“只有痛苦”的时代,张导演不过是一个“沉默寡言”的普通孩子,却满眼看出去都是“清纯”、“干净”,在张导演大谈自身成功的时代,却在一万个女孩子中找不到一张“清纯”、“干净”的脸了,这算不算是另外一种“只有痛苦”呢?

换言之,在张导演看过的一万张漂亮脸孔中,没有了“清纯”、“干净”,那会是什么呢?被物欲扭曲了的蒙昧和疯狂?

因为父亲是“国民党军官”而倍感“痛苦”,是一种被歧视的感觉,但已经成为过去,无非是有时候“伤痕一下”而已。因为找不到清纯、干净的青年男女而苦恼,恐怕要继续下去了。这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清纯、干净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到来的。


//www.syxtk.com/wzzx/djhk/wypl/2013-05-02/728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