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浅议长诗《惊蛰雷》的人民性

作者:刘国震   来源:《邢台公安》周报  

  著名的“七月派”诗人绿原,写过一首题为《诗人》的短诗,读来令人过目难忘:“有奴隶诗人/他唱苦难的秘密/他用歌叹息/ 他的歌是荆棘/不能插在花瓶里//有战士诗人/他唱真理的胜利/他用歌射击/他的歌是血液/不能倒在酒杯里” 读完诗人唐德亮的长诗《惊蛰雷》(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版),激动之余,我有一个清晰的感受:这是一部思想上深邃、艺术上精细的抒情长诗,它“不能倒在酒杯里”,它甚至不能默然诵读或低声吟哦,它必须全身心地高声朗诵,让这与人民的情感息息相通、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黄钟大吕唤醒沉寂的诗坛,并昭告世人:在当下,依然有血性的诗人和战斗的诗篇。

  长诗《惊蛰雷》是一部与以往的政治抒情诗迥然不同的一部作品,既不是单纯的歌颂,也不是一味地暴露。忧患意识和思辨色彩,是这部长诗的一个鲜明特色。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告解体,克里姆林宫顶上那面飘扬了70多年的铁锤镰刀图案的国旗黯然垂落。面对这一举世瞩目的事变,诗人唐德亮与一切有正义感的真正共产党人一样,感到困惑、震惊与痛苦。“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一下子就垮了?这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悲剧是怎样发生、为什么会发生的?”这是20多年来诗人不断大胆拷问和苦苦思索的一个严峻问题。他从苏联,联想到中国,从历史联想到现实,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联想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惊蛰雷》就是诗人长期孕育和思考的艺术结晶。它以4600多行的篇幅,以汪洋恣肆、一泻千里的宏伟气势,以独立思考的勇气,以爱国诗人的赤诚与良知,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中国会不会重蹈苏东的覆辙?几千万先烈的鲜血会不会白流?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会不会成功?诗人忠于历史,忠于现实生活,忠于自己的心灵,从文化、思想、政治、经济与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角度切入,深入思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惊蛰雷》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充满共产党人浩然正气和爱国诗人战斗激情的优秀诗篇。

  人民性是《惊蛰雷》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它最能撼动人心的亮点。文学艺术的人民性是文艺作品与人民的关系,也是作家艺术家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人民性应该成为作家的道德理想和自觉追求,是最大的真和善,是一切进步的、革命的文艺的重要特征。屈原的《离骚》、《九歌》,杜甫的《三吏》、《三别》,这些富有人民性鲜明特征的古代诗篇,彪炳史册,世代传诵。在当代中国文坛,曾经出现过《放声歌唱》、《雷锋之歌》、《向困难进军》、《现代化和我们自己》、《人民万岁》、《中国人,不跪的人》等有影响的政治抒情诗。唐德亮的《惊蛰雷》继承了前辈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做了新的艺术探索,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他生活在人民大众中间,站在人民的立场,表现人民的疾苦,反映人民的心声,传达人民的情绪与愿望。作品中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炽热的感情,渗透着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以及人民福祉的关切,充满了对一切与人民为敌的腐朽、丑恶势力的深恶痛绝。“纪念碑在寒风中肃立/我感到了它的基座/在微微颤动/顺着碑身往上望去/我看见无数的星星/盯着我,与我的目光相遇/倏地,我想起/那一定是几千万烈士的眼晴/在闪烁,在沉思,在忧患/‘警惕啊,有人正勾结/奸佞、魔鬼、汉奸/悄悄地挥锄挖掘/纪念碑基石……’”这些奇诡而灵动的诗句,表现的正是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民大众的共有心声。

  政治抒情诗通常是指强烈地触及时事、歌咏重大社会政治题材的抒情诗。它以诗的形式来表达对重要政治事件、社会现象、社会思潮、生活热点的评说和情感反应,把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表述有机结合,深入开掘其中的历史意义和思想内涵,把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上升到一个充满诗情和哲理的艺术境界,富有感染力与鼓动性。政治抒情诗作为一种诗歌形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念和中国文人的济世情怀密切相关。文学只要不脱离人民,它也就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因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还是要以政治制度来得以保证与实现。谁能说,像李绅的《悯农》、张俞的《村妇》这类抒情小诗当中没有政治?正如叙事诗不是故事与诗的简单勾兑、爱情诗不是爱情与诗的生硬苟合一样,政治抒情诗也不是政治与诗歌的随意叠加。它首先是诗,具有诗的特质、韵味与魅力,然后才称其为政治抒情诗。它不是对政治概念的图解或政治事件的演绎,而是对政治生活的诗意歌唱。一个爱国、正直的有良知的诗人,特别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应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严格的政治操守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决不能丧失灵魂、随波逐流,对人民的疾苦和国家的命运漠然视之。有人说,伟大作品的胜利都是文学观世界观的胜利。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唐德亮及其《惊蛰雷》,也很贴切。作家要反映社会生活,自然就包括了政治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一个不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不关心人民疾苦的人,能成为大写的诗人吗?《惊蛰雷》这种有胆识有担当有风骨有精神的诗作,与时下流行的那种无病呻吟不知所云的病态宣泄,判若云泥。他把战斗的情思与艺术的独创性结合起来,把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与现代诗歌的艺术手法结合起来,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结合起来,使这部抒情诗呈现出靓丽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中大量生动真实的情节与细节的成功运用,对古今中外众多人物的传神勾勒与生动扫描,更是使它独具摄人魂魄的艺术风姿。

  著名诗人贺敬之说:“诗,像所有文艺创作一样,应当与时代同步,和人民同心,应在多样化的发展中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惊蛰雷》就是应运而生的一部“与时代同步,和人民同心”的优秀诗篇。它犹如一声惊蛰的春雷,给沉寂的诗坛带来一抹新绿和亮光。它启示我们:无论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光明的彼岸永远属于人民。



//www.syxtk.com/wzzx/djhk/wypl/2014-03-07/2516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