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柳岩:绽放在“无人区”的奇葩

作者:柳  岩   来源:红色文化网  

绽放在“无人区”的奇葩

 

嘎措乡名片

20161181453104453609_66.jpg

嘎措乡位于藏北无人区,隶属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双湖县,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560人,是一个高原纯牧业乡。嘎措乡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至今仍保留人民公社制度:走集体化道路,实行工分制。在嘎措乡,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青壮年有所为,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广阔。2015年,嘎措乡总收入近50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远远高于西藏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被称为“西藏第一乡”。

 

打开西藏地图,在西北部地域,有一片幅员辽阔、人迹罕至的地域,这就是藏北无人区。藏北无人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干燥,空气稀薄,荒凉寒冷,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这片亘古荒原的深处,却有一个至今仍保留人民公社制度、堪称西藏最富裕的乡——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嘎措乡,如同盛开在“生命的禁区”的一朵奇葩,默默地绽放着异彩。

嘎措乡位于那曲地区北部,地处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部分辖区位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接近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面积。虽然是乡级建制,但全乡只辖两个行政村,人口只有106户、560人,还不如内地的一个大的自然村人口多。嘎措乡属于纯牧业地区,2015年总收入400多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远远高于西藏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是名副其实的“西藏第一乡”。

藏北无人区虽然荒凉冷凄,人迹罕至,但是水草丰美,生态原始,成为珍稀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的天堂。

上世纪70年代,为了缓解藏北南部地区草畜矛盾,寻找新的水源草场,一群群牧民赶着牛羊,携幼扶老,来到藏北无人区,开始了繁衍生息。

1976年,由北迁牧民组成的双湖县级特别区成立,成为中国海拔最高的县。原属那曲地区申扎县的嘎措乡,在上级部门的安排下,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整体搬迁到现在的双湖县。

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米,面积11.67万平方公里,人口13470人。嘎措乡是双湖县最北端的乡镇,平均海拔5200米,这里高寒缺氧,环境恶劣,平均温度为零下13摄氏度,空气中的含氧量极低,牧业是村民的唯一经济来源。

嘎措乡的60户牧民安家在渺无人烟的藏北无人区玛威山一带。与他们一同搬迁到这里的,还有3万多头(只)牛(羊)。初来乍到的牧民们,在一穷二白的荒原上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1981年,嘎措乡牧民告别了常年住帐篷和逐水草而居的日子,住上了自己修建的土坯房,开始了定居生活。

1983年,西藏掀起了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高潮。双湖县派出工作组来到嘎措乡,向牧民群众宣传新政策,动员嘎措乡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时任嘎措乡党委书记的白玛,却对这项政策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因为他清楚,家庭承包责任制并不太适合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的嘎措乡。

不仅是白玛,所有的嘎措乡牧民都对一场惨痛的事故记忆犹新:一位放牧员赶着上千只羊在湖边放牧时,突然遭遇狂风袭击,许多只羊被刮到湖里。放牧员舍身跳进湖里救羊,在救出30多只羊后,终因体力不支献出了宝贵生命。嘎措乡牧民在长期的游牧中,他们不仅沉浸在大集体所营造的荣誉感、归属感的情感中,而且他们在与大自然抗衡中,也深刻地认识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抵御频繁的自然灾害,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才是出路。用白玛书记的话来说,“嘎措乡的牧民们仍然把自己套在集体化的车辕上。”

架不住县里工作组的反复动员和要求,白玛书记无奈选择让全乡牧民投票进行“全民公决”。于是在县里工作组的见证下,牧民投票决定自己的发展道路。结果70%的牧民坚持继续实行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白玛书记又到县里据理力争,县里只好尊重牧民的意愿。

嘎措乡当时虽保留了集体经济,但对经营管理实行了改革——这里仍实行工分制,但不是过去平均主义的工分或“政治工分”。早在1981年,他们就实行过定畜群、定人、定时间、定任务、定指标、超产奖励的“五定一奖”责任制,实施中感觉这种方法也不尽合理。于是,他们根据生产管理实际,逐渐总结出一套按产值、产量记分的方法,减少了吃“大锅饭”的现象。

嘎措乡实行严格、公正的工分管理指标体系,仅工分制细则一项就多达246个条目,每一项数字管理都精确到了小数点的后几位。比如,全乡两个村的青壮年男女牧民分成25人一个小组,分别安排在各牧场轮牧。在责任期,他们放牧牛羊的好坏、数量的多少都有严格的记分标准,这些都直接影响年底统一分配时收入的多少。留在村里的老弱病残,如果参加织帐篷、缝藏袍、捻毛线、宰牛羊、剪羊毛等为牧场服务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有详细的记分规定,年底根据劳动工分多少,按劳取酬。干部、医生、教师等和牧民群众一样也是根据工作的好坏、成绩的大小计算工分,年底算出各自的劳动报酬。

通常情况下,放牧一天可以得到10个工分,而加织帐篷、缝藏袍等有技术含量的则能拿到15个工分左右。以牧民斯曲巴久为例,2014年他家年终分红6.7万余元,这还不包括实物分红。他说,如果不参加人民公社,单靠他一个人,他家的收入肯定没这么多。

如今已经70多岁的白玛老书记说,嘎措乡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好处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尽快实现共同富裕;二是有利于集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三是有利于集体定居;四是有利于增强自然灾害等风险抵抗能力;五是有利于草场合理利用;六是有利于公共设施建设;七是有利于村民自治;八是有利于节省行政管理成本。

事实上,随着岁月的变迁,嘎措乡人民公社制度与时俱进,经过了多次“升级”。目前,人民公社的管理条例有254条。同时,作为辅助条例,制定乡规民约34条。嘎措乡党委书记罗布占堆说,我们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全乡牧民大会,就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不符合牧民利益的条例,展开讨论并进行改革。现在,我们的管理条例比较完善,从牧民的吃喝拉撒到规范放牧、抗灾等,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应该说,嘎措乡已经成为“升级版”的“人民公社”了,他们的运作模式属于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范畴。在集体经济组织内,广大牧民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生产资料、人员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共同承担风险;在收入分配上,实行统一分配与多劳多得双轨制。同时,各种补充措施灵活多样:会手艺的有手艺分,搞市场经营的有经营分,教育工作者有教育分,搞管理的有管理分,甚至对于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还有一定的补贴。嘎措乡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户户能增收,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在这种集体经济模式下,嘎措全乡经济总收入从1976年的11万余元增加到2015年的400多万元,人均收入从300多元增加到8000多元,牧户从60户发展到如今的100多户。同时,该乡大部分牧民搬进了干净、明亮的安居房,告别了祖祖辈辈使用的酥油灯,用上了清洁环保的太阳能照明设备,家家户户有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设备,手机、摩托车、卡车、吉普车等现代化的通讯、交通工具拥有量位居全区前茅。

虽然嘎措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却天真快乐,热情好学。嘎措乡小学共有学生40,包括10多名幼儿园孩子,这些孩子不仅能享受西藏农牧区学校学生“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政策,同时也能享受到嘎措乡的激励政策:为了鼓励牧民适龄儿童入学,对每个进入学校的学生按实际在校天数每天给予1.17元的补助,每生每年可以领到60斤肉、10斤酥油、13斤酸奶,至今已连续15年保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嘎措乡的孤寡老人也充分享受到大集体制度的优越性。虽然嘎措乡没有建设养老院,但是孤寡老人居住在集体统一建造的安居房里,由乡里专门安排护理人员照顾孤寡老人的起居,同时乡里赠送给孤寡老人每人每年400个工分,足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对于所有的牧民来说,他们更习惯称嘎措乡为人民公社。在他们眼里,人民公社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大事小情全包,有事就找公社”是当地牧民公认的做法。牧民顿珠江才说,他一次在放牧时,突然腹部疼痛难忍,自己硬扛了一阵仍没有好转,只好联系了公社,公社立即更换放牧人员,并在第一时间安排人陪他前往拉萨作了手术。“如果没有人民公社这个大集体,也许我的小命早没了。” 顿珠江才至今庆幸不已。

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青壮年有所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步前进。这是嘎措乡的现实色彩,也是嘎措乡永远的追求。

虽然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但是嘎措乡的党政干部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保证牧业发展的同时,他们在2012年建立了糌粑加工厂和木材加工厂;2013年,建立铁皮加工厂;20144月,嘎措乡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了那曲地区普若岗日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达500万元;2015年,建立2个沙石场。目前,他们的畜产品合作社和牧民施工队也已经成立。

同时,嘎措乡党政干部多次到同样走集体化道路的南街村参观考察,并建立了友好关系。南街村曾无私支援嘎措乡50万元,建成了“南街村希望小学”,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使当地的孩子们提前普及了小学六年制教育。同时南街村与嘎措乡在畜产品、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南街村的商店无偿为嘎措乡提供了营业场所,专门销售西藏的传统手工艺品。洁白的哈达、绚丽的壁毯见证了他们纯真的友谊和特殊的合作。

嘎措乡党委书记罗布占堆说,嘎措乡的发展也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特殊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地方区、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同时,也离不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无私援助。随着一系列援藏项目的建设,嘎措乡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如今,驱车穿越茫茫的荒漠进入嘎措乡,一排排整齐的藏式民房,以及学校、卫生所、太阳能光伏电站和休闲广场,在蓝天白云、在雪山湖水的映衬下,显得壮观而迷人,高远而神怡。漫步乡间,男女劳力快乐劳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举目远眺,一群群牛羊悠闲吃草,一只只藏羚羊在湖边嬉戏觅食——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卷啊!



//www.syxtk.com/wzzx/djhk/jswx/2018-04-08/4967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