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回眸与展望—纪念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

作者:刘宗武   班永吉   来源:红色文化网  

    1985年9月,在天津市成立了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这是由河北社科院、陕西社科院和天津社科院三地的原晋察冀老文艺工作者发起的,得到老同志袁宝华的大力支持。

    同时,在天津市举办了首届中国解放区文学研讨会(年会),会上,推举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抗战文艺史》的作者、老教授田仲济先生为会长,钱丹辉(陕西社科院副院长)、王剑清(河北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张学新(天津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为副会长;鲍晶(天津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为秘书长。以上四位均已作古,我们是很怀念他们的。

    研究会由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会处管理,每年拨给5000元办公费。研究会日常工作由副秘书长、天津社科院文学所刘宗武研究员负责,不定期印发《会员通讯》等,大约发行10余期。

    此后,天津市成立了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天津分会,后更名为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坚持至今。其它省市并未成立。但研究人员,主要由河北、陕西、天津和北京为主要骨干;此外,广泛地联系全国各地的解放区文学研究者,如北京的艾克思、李葆琰、黄修己、郭志刚、郭建英,以及北京社科院的马尚瑞等;山西省的高捷、董大中、屈毓秀;陕西省的贺志强、陈晨、杨立民;河南的刘增杰、周启祥;湖南的胡光凡、喻名乐;辽宁的王建中;安徽的张器友;海南的吴之;福建师范大学的某位教授;江苏的曹晋杰;重庆的赵新宪;江西师范大学的汪木兰;河北唐山的赵朕。等等。研究会员最多时有一百余人。我们的组织是比较宽松,研究者的课题,也不断地变动,所以成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但是,河北、陕西、天津三地的研究者比较稳定,研究成果也比较突出。

    1986年,在河北省石家庄举办了第二次年会;1988年在陕西省西安举办了第三次年会;1989年在山东省济南举办了第四次年会;1989年在湖南省长沙举办了第五次年会。再后在海口、天津大港油田、北京、唐山等地又举办过研讨会。大约有十多次年会。

     1988年前后,在开封,专门为刘增杰等著的《中国解放区文学史》举办过研讨会。

     研究会的刊物,有陕西社会科学院文学所1986年创办的《延安文艺研究》(主编贺志强)季刊,公开发行,为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的会刊,共刊出了20余期,后来单位改制停刊了。河北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主办的《晋察冀文学研究》;天津社科院文学所主办的《晋察冀文艺研究》,皆为不定期的内刊,各自印行不到10期。

     研究会最大的一个项目,是集体编选《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共22册,1000多万字,这是重庆出版社的重大工程;他们还主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共三大书系,并赠送给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学宝库。

     此外,选编文学作品、研究论文集,可以说遍地开花、佳作迭出,是解放区文学研究空前繁荣的一个时期。凭记忆,主要有以下这样一些书目:

1、《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辞典》(钱丹辉主编)

2、《中国解放区摄影史》(顾棣、方伟主编)

3、《晋察冀文艺史》(王剑清、冯健男主编)

4、《中国解放区文学史》(刘增杰等著)

5、《延安文艺运动纪盛》(艾克恩编)

6、《延安文艺回忆录》(艾克恩编)

7、《山西抗战文学史》(屈毓秀等著)

8、《中国解放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共出版有:《冀鲁豫文学史料晋冀鲁豫边区卷》;《晋察冀文学史料晋察冀边区卷》;以及山东、福建、江西、海南等地的文学史料多种。

9、《创造新世界的文艺——第一届解放区文学学术讨论文集》

10、《李季评传》(张器友著)

11、《贺敬之诗歌论》( 丁永淮著)

12、《解放区文学评论集》(张学新、鲍晶、王玉树、刘宗武著)

13、《让历史告诉未来》(张学新主编)

14、《征战的路 文学的路》(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编)

15、《晋察冀文学运动大事记》(张学新主编)

16、《晋察冀戏剧创作编目》(张学新等编)

17、《琼崖聚首话文学》

18、《战火纷飞的日子》

19、《引路的明灯》

20、《烽火岁月》

21、《峥嵘岁月丛书》(钱丹辉主编 张器友副主编)

①《母亲的回忆》(朱德等著,张学新、孙玉蓉选)

②《大地山河》(茅盾著 庄钟庆选)

《永恒的春天》(萧三等著 张器友选)

④《小米的回忆》(曹靖华著 谭桂林选)

⑤《窑洞风景》(吴伯萧著 杨洪承选)

⑥《我歌唱延安》(何其芳著 刘元高选)

⑦《平原的觉醒》(孙犁著 刘宗武选)

⑧《生命的颂歌》(郭小川等著 王启仁、王迎春、董保玲选)

22、《红雨文丛》(张学新、王玉树主编)

①《孙犁与白洋淀》(刘宗武编)

②《梁斌与<红旗谱>》(宋乃谦编)

③《王林在冀中的战斗岁月》(张学新编)

④《方纪—独树一帜的散文家》(王昌定编)

⑤《雪克的两部长篇小说》 (高恒文编)

⑥《鲁藜的泥土诗歌》 (王玉树、吕金山编)

⑦《袁静的童心情绪》(邢广域编)

23、红雨文萃 (张学新、张洪义主编)

①《柳溪文选》

②《杨润身文选》

③《王雪波文选》

④《王昌定文选》

⑤《万力文选》

⑥《陈洁民文选》

⑦《方之中文选》

⑧《何迟文选》

24、《想起那火红的年代》(张学新著)

25、《岁月如歌——纪念群众剧社成立七十周年》(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编)

26、《王炜旧体诗词》(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编)

    以上是出版的书籍,总计在50本以上,至于发表的研究论文,一向没有统计过,不知有多少,可以肯定,这一时期的解放区文学研究是最活跃的,成果自然也是很多的。

     后来,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迁到北京办公,李尔重、贺敬之等担任名誉会长,魏巍同志担任会长,张学新、夏川、吴炳洲、王剑清、涂武生、李振玉、余飘等担任副会长,李振玉、班永吉、胡澄曾担任过秘书长。总之,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大大地推动了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并使之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新文学史占有重要的地位。

    红色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内容也是丰富的。但是中国解放区文学(包括苏区的革命文艺),这些诉诸文字的东西,却是一些基本的、基础性的东西,不论到什么时候,都离不开文字表达的东西。何况,它们是丰富多彩的、包罗万象的,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的。因此,开展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我谨提出下列最简单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几点建议:

    1、要加印会刊,它是广大研究者交流、研究心得、刊布研究成果的一个平台。同时,也及时地使研究者保持沟通的机会。

    2、要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研究课题。红色文化所涉及的面很广,如果不集中搞几个项目,散漫地多不相关地泛泛研究,很难取得较大的突出成果。成果不多或成果不够优秀,不能鼓舞研究者的热情和积极性。

    3、要确定年会的日期,最好两年有一次。这给研究者提供一个机会,拿出自己的作品,与大家讨论、研究、切磋,以进一步提高,取得更大的成绩。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纷纷地成立了多种多样的研究会、学会等学术研究团体,迄今能够坚持下来的,不是很多。由于多种原因,它们是名存实亡,或处于瘫痪状态,总之,不能正常地开展活动。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今易名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由老一代革命文艺工作者的艰辛创办,勤奋努力,取得优异的成果,今天年轻一代又接上班,一定要更好地坚持发展壮大起来。在不久的将来取得辉煌的成果。



//www.syxtk.com/wzzx/djhk/jswx/2014-10-30/2862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