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刘润为:我的心呀,在沙洲!

作者:刘润为   来源:红色文化网  

自打学唱《十送红军》起,我就成了它的歌迷。数十年间,这首歌不惟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新中国的几代人。它之所以具有这样的魅力,就是因为它是劳苦大众的歌唱,劳苦大众发自心底的歌唱,劳苦大众对他们的党和子弟兵发自心底的歌唱。从沙洲回来,我对这首歌的领悟又加深了许多。

人与人之间是对象性的关系,只能用信任交换信任,用爱来交换爱。劳苦大众之所以对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怀有那样一种无与伦比的深情,首先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对他们倾注了无与伦比的大爱。这不仅表现在为他们的福祉而牺牲无数优秀儿女的壮烈上,也表现在彼此交往的细枝末节中。1934年12月,中央红军从黎平向黄平进军,行进到剑河县中都村附近时,毛主席见一位老年妇女带一男孩因冻饿而倒卧路旁,“立即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又从行李中取出布被单一条,还让警卫员拿了两条装满粮食的干粮袋,一并送给她。”(《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上卷,第44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年12月 修订本)党和红军的领袖如此,普通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也是如此。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同年11月发生在沙洲的“半条被子”的故事。

剑河县柳川镇中都村记载毛主席送毛衣的巨石

我对沙洲向往已久,但是直到今年5月才得以朝拜这块红色的圣地。那是一个天清气朗的上午。郴州市委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谭诗华和老支书朱小勇热情接待了我们。朱小勇是复员军人,热情直爽,为改变家乡面貌一直不分巨细地忙碌,而且写得一手好字,人称农民书法家。座谈时,谭诗华向我们介绍了沙洲的历史、工作队帮扶村民共富的主要工作、村子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未来的工作打算,要言不繁、思路清晰,有观点、有事例,既动感情又无哗言。一席话下来,我和同行的同志们就一致认为,这是一位有思想,肯实干,能和沙洲父老乡亲打成一片的领头人。

谭诗华与沙洲村民

座谈结束后,谭诗华、朱小勇带我们去参观村容。青山之下、绿水之旁,整个村庄洋溢着古朴而又清新的气氛。房屋修旧如旧,街道纤尘不染。街心广场,“半条被子”故事的雕像格外醒目。广场周边摊点鳞次栉比,当地特产琳琅满目,摊主诚信不欺。过往村民衣着简朴、神态从容。与之交谈,不卑不亢中透着自信。徜徉其间,真个有一种置身“桃花源”的恍惚。

“半条被子”故事的雕像

瞻仰“半条被子”的发生地——贫苦农民徐解秀的故居时,徐解秀老人的曾孙女朱淑华特意来为我们讲解。尽管“半条被子”的故事已经听过、看过多遍,但是身临其境,听着小姑娘的动情讲述,目睹小屋、残床、瓦灶,遥想当年冷雨绵绵的初冬之夜,徐解秀拉三位女红军进屋,与其母子挤在一张小床上的温馨情景;临别时,三位女红军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硬是留给徐解秀的感人场面;徐解秀老人站在滁水桥头,年复一年地盼望三位女红军归来的深情一幕,耳边又响起《十送红军》的熟悉曲调,禁不住心潮起伏、热泪盈眶。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血肉之情?什么叫人之为人的高贵?只要到了沙洲,你都会弄得明明白白。

朱淑华在动情讲述

半天的时间太短,所得毕竟有限。谭诗华看出了我的遗憾,于是送给我一本名为《沙洲日记》的书稿,说:“您要想更多地了解沙洲,可以翻一翻这本书稿。”

谭诗华所言不虚,这是一本关于沙洲的全景式的作品。作者中有沙洲村民,中小学生,驻村工作队员,教师、医生,记者、编辑,导演、作家,市县宣传部干部……他们用洗练的文字、生动的笔调,追忆沙洲的历史风云,描写沙洲的新风新貌,记录沙洲人改天换地的点点滴滴,憧憬沙洲的美好未来,抒发来到沙洲的所感所悟……读来美不胜收,如行山阴道上。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我走过你走过的路,只因有你——沙洲”,这是医生周兰对沙洲的礼赞。“我要努力学习知识,传承好红色基因,将来做一个像红军一样的人”,这是小学生张龙豪的心声。“今年87岁的独居老人徐良凤,最近因腿脚不舒服来不了食堂,眼瞅青年志愿者送来热饭热菜,情难自抑地抹起眼泪”,这是宣传干部邓生祥对“半条被子”精神在沙洲传承的记述。“与群众距离越近,群众就与我们越亲”,这是驻村工作队队员吴元华的工作心得。“干部围着‘小事’转,转成跑堂‘店小二’”,“你帮村民办好了小事,村民能帮你干成大事”,这是记者陈乘、卢黎清对沙洲“一队两委”工作作风和工作经验的报道。“你们把我的事情放在了心上,我也要把你们的好记在心里”,这是村民曹丁文说给驻村工作队员的心里话。“我在想我们富了,我要用更多的精力来帮助村民们,为大家共同富裕而尽绵薄之力”,这是村民朱雪成的境界。“把沙洲村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是谭诗华和沙洲干部群众共同确立的发展目标,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只要你读了这本书,就能感觉到:它是一团火,红色历史在它的发生地又一次点燃的熊熊烈火;它是启示录,告诉我们在新时代怎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它是英雄谱,其间飞扬着那些平凡的红色传人的风采;它是田野的希望,那种希望之光直达民族伟大复兴的峰巅。

徐解秀老人遗像

徐解秀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是劳苦大众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最为直观最为准确的体认,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最为质朴最为深刻的理解。正是因为我们共产党人在劳苦大众心目中是这样的人,劳苦大众才愿意跟着我们共产党走,才愿意拼上身家性命去争取党和人民事业的胜利。“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这句名言,蕴含着多么丰富、多么深刻的历史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说:“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所谓“后心”,就是颠倒心、迷妄心、贪痴心,它与初心形同冰碳水火,是不能兼容共处的。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更是要有这样的一种清醒。只要我们能像沙洲的党员干部那样,始终不渝地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只要我们面对万般诱惑而不生“后心”,我们就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什么艰难险阻、魑魅魍魉都奈何不得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所征服。

由拜读《沙洲日记》而忆起沙洲之行,情思所至,写下这些杂感,言有尽而意无穷,化用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彭斯的诗句结束吧。

——我的心呀,在沙洲!

2023年10月22日

(此文是作者为《沙洲日记》一书所写的序言)



//www.syxtk.com/wzzx/djhk/sw/2023-11-14/84901.html
Baidu
map